困惑!科学家发现一种奇异现象:这种猴子会“绑架”其他物种的婴儿,而这么做可能只是为了...

约 4 小时前
210 次浏览
时事新闻
 

起初,行为生态学家 Zoë Goldsborough 在相机陷阱的影像中看到一只卷尾猴背上有个小身影,她以为那是只小卷尾猴。但她总觉得哪里不对。仔细一看,那只小猴子的毛色不一样。她立刻截屏发给研究伙伴,大家都看懵了。

“我意识到这真的是我们以前从没见过的事情。”她说。

进一步分析视频并与研究者对比后发现,那只小猴子其实是另一种猴子——一只吼猴宝宝。

“我当时非常震惊,”Goldsborough 说。

她继续翻看影像数据,发现那只成年卷尾猴(因为嘴角有伤疤而被暱称为“Joker”)在其他片段中也揹着这只吼猴宝宝。更令人惊讶的是,她还发现其他雄性卷尾猴也在做同样的事。

为什么它们要这样做?

Goldsborough 与其它机构的研究者们,利用15个月在巴拿马海岸外一个小岛 Jicarón 岛的相机陷阱数据,开始研究这种奇怪的行为。

他们发现,从2022年1月到2023年3月,共有4只未成年或刚成年的雄性卷尾猴,一共“绑走”了至少11只吼猴宝宝。而这些卷尾猴并没有吃掉、照顾或陪它们玩耍,因此研究人员推测,这种行为可能只是一种“文化潮流”,甚至是猴子们因环境特殊而产生的怪异行为。他们在期刊《Current Biology》上发表了这项研究。

但这个谜团仍未解开。研究人员指出,Jicarón 岛上的吼猴是一种濒危亚种,平均两年才生一个宝宝,因此每一只小猴子的存活都至关重要。

Goldsborough 说,研究这件事就像坐过山车,一开始有一个解释,但后来又被新的发现推翻。

Jicarón 岛没有人类居住,也没有电力。地势崎岖,科学家必须等到潮水合适才能坐船把设备带到岛上。因为卷尾猴非常胆小,不容易近距离观察,所以研究团队使用了“相机陷阱”。

但这种方法有个缺陷:镜头只能拍到地面上的情况,而吼猴生活在树上,所以研究人员并不能确定卷尾猴是什么时候、怎么“绑架”的。

一开始他们以为可能是“领养”——有些猴子会收养被遗弃的幼崽。但问题是,卷尾猴并没有照顾那些吼猴宝宝,它们只是把小猴背在身上,而这些小猴最终因为没有母乳喝而饿死。

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说,这种行为在灵长类动物中很罕见,尤其是雄性。在灵长类中,通常是雌性动物出于母性会去照顾甚至“抢”别的幼崽。但在这个案例中,雄性猴子既不照顾也不喂食。

另一位行为生态学者 Corinna Most 起初看到这个故事时以为这些猴子是为了吃掉小猴。但她后来得知,这些小猴并没有被吃掉,反而是被揹着好几天,却几乎没有交互。

研究合作者 Brendan Barrett 表示,这些卷尾猴花力气去“抢小孩”,但又没什么明显的目的,确实让人困惑。

他解释说,这些岛上的卷尾猴与大陆上的亲戚不一样。在没有天敌的环境中,它们更有自由“胡闹”。不像在大陆上需要群体保护,岛上它们可以分散探索,因此也可能更“无聊”。

研究人员认为,“无聊”可能是促使这些猴子做出怪异行为的重要因素。

Goldsborough 的博士研究课题就聚焦在 Jicarón 和 Coiba 岛上的卷尾猴上,这些地方的猴子是唯一会用石头砸坚果的个体。更奇怪的是,在这些岛上,只有雄性猴子会使用工具,这也是个未解之谜。

Pedro Dias 指出,灵长类中的“文化创新”常常由年轻个体发起,而不是年长者。例如日本的小岛上,最早开始“洗红薯”的就是一只年轻的母猴。

Corinna Most 还提出,像人类小孩那样“盲目模仿”也可能在猴子中存在。其他卷尾猴模仿 Joker 去背吼猴宝宝,可能只是为了与它“创建社交关系”。

她补充说,自己过去一直相信“需求才是创新之母”,但“这篇论文让人看到,也许当动物非常聪明的时候,真的会因为无聊而创新。”

Goldsborough 表示,人类和灵长类一样,具有工具使用能力,但也会发展出一些没有实质意义、反而会伤害其他生物的“文化传统”。

Barrett 说,他小时候在美国常常抓青蛙或萤火虫放进玻璃罐玩,并没有恶意,但对动物来说肯定不舒服。他认为卷尾猴的行为可能也是类似的——不一定有害,却也称不上有意义,只是为了好玩。

研究人员希望,这种“潮流”就像人类的短暂时尚一样,能早点过去。或者吼猴们自己也能“升级防御”,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孩子。

“这就像是一面镜子,”Barrett 说,“它反映出我们对其他物种有时所做出的无意义又伤害性的行为。”

责任编辑:  
来源:  CNN
点赞 (0)
脸书分享
微信分享
0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