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惕早餐陷阱!不是培根等加工肉才危险,这款你常吃的早餐也可能升高癌症风险

约 5 小时前
50 次浏览
时事新闻
 

说到“致癌早餐”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培根、香肠等加工肉类,但新的证据提示,早餐桌上另一类常见食品——含糖麦片,也值得警惕。含糖麦片在美国及全球广受欢迎:包装鲜艳、花样多、广告常把它们描绘成“健康早餐”,但从营养学与流行病学角度看,这类产品属于超加工食品(UPFs),其成分表中常出现色素、甜味剂、增稠剂、防腐剂等工业新增配料,用以延长货架期和改善口感。

权威数据提出了令人担忧的现状。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(CDC)估算,儿童与青少年每日摄入热量中约有三分之二来自超加工食品,成年人日均热量中有约55%来自UPFs。更为具体的流行病学证据来自发表在《英国医学杂志》的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:研究追踪了约10万名法国成年人,分析饮食构成与健康结局后发现——当饮食中UPF占比每增加10%,总体癌症风险上升约12%,乳腺癌风险上升约11%,且这种关联在乳腺癌中尤为明显。对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,研究虽未报告显著关联,但显示了上升的趋势。

什么是UPFs?研究将其定义为工业化大规模生产、配方复杂、含有家庭烹饪中通常不会使用成分的食品。典型例子包括含糖麦片、膨化零食、糖果甜点、含糖饮料、冷冻即食食品、方便面、鸡块以及某些罐头或调味蔬菜等。在总体饮食中,含糖麦片与其他淀粉类UPFs约占16%,糖果和甜点占26%,含糖饮料占20%。

机制上,科研工作者正探索UPFs如何影响健康。许多超加工食品含有乳化剂等新增剂,实验与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乳化剂可能破坏肠道屏障功能,引发慢性炎症,这一过程被认为可能增加结肠癌风险。总体而言,UPFs 已被证明与肥胖、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,而最新研究进一步将其与癌症和痴呆等长期健康风险联系起来,提示公共卫生层面需要更加重视饮食结构的工业化趋势与长期影响。

对于习惯于以含糖麦片作为快捷早餐的人群,这些证据并非要制造恐慌,而是提醒在日常饮食中注意加工食品的比重:减少高UPF摄入、增加整体饮食的天然与未加工食物(如全谷物、蔬果、蛋白质类食物)可能更有利于长期健康。

责任编辑:  
来源:  Dailymail
点赞 (0)
脸书分享
微信分享
0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