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男子因为假扮乘务员人员、免费坐了超过120次飞机,上周被判有罪。这起离奇案件再次引发全美对于“机场内部安检漏洞”的担忧。
这名男子名叫 Tiron Alexander,35 岁。联邦陪审团在 6 月 5 日裁定他犯有电信诈骗以及以虚假身份进入机场安检区的罪名。
检方表示,从 2018 年到 2024 年,Alexander 多次登录航空公司内部员工订票系统,假称自己是不同航空公司的乘务员人员。结果,他成功登上了 34 班航班,一分钱没花,还尝试订过至少 120 次其他航班。
根据法庭文档,Alexander 利用了航空公司为员工提供的“免费机票系统”漏洞。这个系统是为飞行员和乘务员人员设计的,只需要填写几个简单的信息:所属航空公司、员工编号、入职日期——并不会核实身份证件或雇佣证明。
于是,他伪造了七家不同航空公司的信息,编造了大约 30 个假编号和工作经历,甚至假扮过三家航空公司的乘务员人员,靠这一招绕过付款系统。
“这不是偶然,而是一场长期精心策划的系统性欺骗,”美国检察官 Hayden P. O’Byrne 在声明中说,“他利用的,正是航空系统内部验证机制的漏洞。”
Alexander 将于 2025 年 8 月 25 日宣判,最高面临 30 年联邦监禁。
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(TSA)主导了本案调查。案件曝光后,TSA 也被质疑:机场安全不是号称“铜墙铁壁”吗?批评者指出,虽然普通乘客必须脱鞋、过安检门、被搜身,但对机组人员的“内部审查”却相对宽松,成为潜在漏洞。
目前,机组人员可通过 “Known Crewmember (KCM)” 项目快速通过安检,无需排长队。但 Alexander 的案例揭示出一个问题:KCM 基本依赖“自报信息”和人工信任。
庭审证据显示,他从未被安检拦下过。航空公司的系统接受了他自己填的假信息,机场工作人员也没有怀疑。这种“基于信任”的制度,让骗局得以持续多年。
“航空安全最大的问题之一,是人们总认为骗子只会来自乘客,”负责调查此案的 Antonio L. Pittman(TSA 主管空警)说,“我们需要对所有声称‘自己属于机组’的人进行多层级核查。”
从 2025年11月起,TSA 将正式废除 KCM 项目,推出新的 “Crewmember Access Point (CMAP)” 安检系统。
新系统的特点包括:由 TSA 全权管理,航空公司不再负责验证;增加护照验证 与生物识别技术(指纹、面部识别等);随机抽查机制仍会保留。
业内人士称,未来机组人员依然可享受快速通道,但必须注册并通过新系统验证。
来源: Yahoo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