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经科医生:想保护孩子大脑,一半关键其实发生在厨房!他坚持的3条育儿饮食底线,每个家长都该知道

约 7 小时前
94 次浏览
时事新闻
 

大脑是人类最重要、最复杂的器官之一。作为一名长期投入人类大脑研究的神经科医生,Baibing Chen 博士每天的工作范围从慢性头痛,到各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。但他强调,保护大脑最核心的一部分,其实常常不在诊室,而是在家里的厨房,更是在与妻子养育孩子的日常选择中。

Chen 博士指出,婴儿期到幼儿期是神经可塑性最强、大脑高速发育的黄金窗口,而这一阶段的饮食方式将深刻影响孩子未来的大脑健康。他表示,对大脑最友好的食物类型非常普遍:水果、蔬菜以及富含纤维的天然食材。虽然他的饮食理念并不主张极端限制,但在孩子出生后的关键发育期,他和妻子坚持了三项饮食原则,用来守护孩子的大脑发育。

1岁前绝不喂蜂蜜

蜂蜜对婴儿可能存在致命威胁。Chen 博士解释,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杆菌芽孢(Clostridium botulinum spores),即便是极少量,甚至经过加热后仍可能存活。

由于婴儿的肠道菌群尚未成熟,无法有效抑制这些芽孢的繁殖,它们可能在体内滋生并产生肉毒毒素。这种毒素会攻击婴儿神经系统,引发肌肉无力、哭声微弱、吮吸能力下降,严重时甚至造成呼吸肌麻痹与呼吸衰竭,危及生命。

因此,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(CDC)与美国儿科学会(AAP)都明确警示:1 岁以下婴儿不能食用任何形式的蜂蜜,无论是生蜂蜜还是烹煮后的蜂蜜。

尽早引入常见致敏食物

许多家长认为应该推迟让孩子接触花生、鸡蛋等高致敏食物,但 Chen 博士表示,这种做法已被最新研究推翻。延迟引入反而会让孩子未来发生严重食物过敏的风险更高。

他提到,一项里程碑式研究显示,对于高风险婴儿,在早期引入并持续摄入花生类食品,可将过敏风险降低高达 86%。随后多项研究也证实,类似的方法同样适用于鸡蛋等其他常见过敏原。

虽然食物过敏并不会直接伤害神经系统,但免疫反应带来的不适,会间接影响儿童的行为、睡眠与情绪调节。因此,Chen 博士夫妇在孩子准备好开始辅食(一般为 4~6 个月)后,便会以适龄方式逐步加入这些高致敏食物,并保持规律摄入,帮助创建健康免疫系统与大脑发育。

婴儿期严禁任何甜饮料

Chen 博士极力避免让 1 岁以下的孩子摄入任何含糖饮品或人工甜味剂饮品。这包括果汁、汽水、水果饮料、甜味水,甚至号称“无糖”的汽水与代糖饮品。

他指出,液体糖分缺乏营养价值,却能启动类似成瘾物质的奖励回路,影响学习与记忆功能。研究也显示,婴儿期喝含糖饮料,会显著增加日后肥胖的风险。过早接触甜味还会改变味觉偏好,使孩子从小就倾向于高糖饮食,进而影响情绪调节和行为发展。

即便是“天然”“无添加”的果汁,也不能替代真正的水果,因为果汁去除了膳食纤维,让糖分被快速吸收,不但容易摄入过量热量,还破坏营养平衡。至于人工甜味剂,目前缺乏婴幼儿长期安全性数据,初步研究已提示其可能影响肠道菌群、血糖调节和味觉系统发展。

在 Chen 博士的家庭中,孩子在 1 岁前主要以母乳作为营养来源,从约 6 个月开始,会在辅食基础上少量饮水。1 岁后,日常饮品也始终只限于水和牛奶。

夫妻俩也强调,比禁令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,让他们逐渐学会做出健康选择,尤其是在长大后面临更多食物诱惑的阶段。

责任编辑:  
来源:  CNBC
点赞 (0)
脸书分享
微信分享
0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