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学迷思 越小送小孩来美国念书,未来就一定能申请到好大学?搞懂美式教育和时间规划才是关键

最近更新:2016年10月

在前一篇《谈中美教育六大差异》一文当中,我列出了美国教育方式、理念与价值观的优劣分析提供参考。若最后决心走上留学这条路,该如何就目标来订定时间线,并进行规划准备?这里分享一些我们的经验,希望给打算送孩子出国,或是孩子已经在美国念书的家长们一些借鉴。

以下分成两部份来说明。第一部分为留学目标分析与时间规划建议、第二部份则针对已在美国的本地生该如何从容准备大学申请。

什么时候来美国比较好?先厘清留学的原因与目的

林小姐是小我几岁、与我同个院子长大的妹妹。一周前我们重新联系上,几句寒暄后,她开始倾诉教育问题上的苦恼。她与先生希望让两个孩子早点来美国,受美式启蒙教育;婆婆希望把孙子送出国,孙女等大学毕业后再说;平时沉默寡言的公公也说话了,他希望两个孩子读完高中后再来美国读大学、念研所。这么多选择,到底什么对孩子才是最好的呢?

家长们送孩子留学的目的各有不同,这里只讨论几款常见的类型:

(一)美式教育粉丝型:小学就来

对于认可美式教育理念、且有条件陪伴学生的家庭,可以考虑小学就来。该阶段的孩子语言接受能力强,自由的美式教育环境有利于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,建议选择“英语环境”较纯粹的学校就读。须注意,如果没办法长期在美国陪小孩,就不推荐太早送出来了,因为再“理想”的寄宿家庭或“亲戚朋友”的照看,都无法取代父母的陪伴。

若希望孩子保持良好中文能力,还需额外的中文辅导,因为较早来美国读书的小朋友会不自觉地选择英文表达。另外,很多国内数学程度一般的学生,来到美国都多少体会到了优越感,但这种优越感未必真实,且不会持久,所以须注重持续培养数学基础和解题能力。最重要的一点,小学、初中阶段是培养阅读写作兴趣的最佳时间,切忌因为读物简单浅显就忽略,建议聘请专业的英文老师协助培养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,让孩子接触创意写作并乐在其中。

(二)孩子主动选择型:初中就来

我们有不少学生,因跟随家人旅行或参加了美国境内的夏令营/夏校而坚定的选择来美国读书,这些孩子通常向往入读美国名校,目标和方向性强,基础虽然参差不齐,但配合度都较高。这一类学生则以“美国大学申请”为基本目标来计划赴美留学的时间。美国大学申请表的填写从九年级(初三)前的夏季开始, 如果条件允许,七、八年级(初一、初二)赴美都很合适,这段时间给了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机会,为他们在入学美国高中的第一年打好基础。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两面,且个人情况不同,不能一概而论,如果一个八年级来美国的学生,语言基础不佳,成绩下滑,使得九年级选课出现劣势,学生须付加倍的努力才能“扳回残局”。

(三)高考无望型:高一以前要来

孩子从小就不是“学霸”,想读好的大学,来美国是明智的选择,因为美国大学录取不采分数线制度,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现各自才华和特点。建议七、八年级就要入读,十年级(高一)就有点晚了,除非学生的基础极佳。若十一年级(高二)才来,要确保打好英文基础,否则很难在一年内取得众多考试成绩(如SAT I, ACT, TOEFL, SAT II, AP等*),也很难尽情参与课外活动。

选择学校时,不要刻意避开华人比例相当的学校,因为这些学校通常能让新生更快适应生活和学习步调、交到朋友,且针对英文非母语学生的帮助和资源更多,善加利用反而有利大学申请。如果你非学霸,又不想努力,那么“前方路险,慎行。”美国高中生的轻松只是表相,无论中美,想申请到好大学都得努力不懈。

*注:SAT I, ACT, SAT II 为高中学力测验;TOEFL 为托福英语能力检定;AP 则是 Advanced Placement 大学预备高端课程。

(四)留学镀金型:来念研究所

只想拿美国大学的文凭,不打算长期留在美国,回国发展是这一类学生的普遍想法。这一类学生可以考虑来美国读研究生学位。请尽力在大学本科阶段保持好的成绩,GPA*在研究生申请时举足轻重, 另外还需应考TOEFL、GMAT*、GRE*等,推荐信、自传作文、面试、专业相关的实习经验也必不可少。

*注:GPA 为学业平均成绩;GMAT 和 GRE 为美国研究所入学考试,前者主要为申请商管相关科系所需,其他科系几乎都要求后者。

针对孩子不同的状况,家长一定要多听多看,听取一些专家和老师的建议,做出最好的选择。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和孩子沟通,确定他们了解来美国学习的异处和难处,有客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,更要确定有一定的资源和途径帮助孩子挨过最开始的过渡期。

(以上建议不适用于所有个案,请参考并选择听取。)

已在美国的本地生:大学申请的规划与准备

最近是大学申请季,我们又看到学生层出不穷的“没经历”、“没想法”的窘境,这都归因于大部分家长与学生对美国教育体系、大学录取的标准和条件还是不熟悉,因此无法有计划地提早做准备。在这部分,我们会针对大学申请的时间规划和注意事项提出建议,让家长与学生能够早日备战,充分准备。

(一)没有最早,只有更早

跟国内的高考政策不同,美国大学录取须要查看学生各方面的能力。除了学习能力,还有艺术创作能力,领导能力,社会责任心等等。这些能力得从小开始培养,等到十一年级才开始赶着提高学习成绩或参加活动,为时已晚。

1.1 学习能力的培养

除了书面的GPA成绩,选课内容、学术活动经验也很重要。能加分的包括修习有难度的AP课程、参加数学物理竞赛、取得多张技能证书,以及寒暑假时去上大学开设的暑修班或夏令营,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研究夏令营(RSI at MIT)有如小规模的大学申请,竞争激烈,但一旦被录取几乎等于大学申请成功了一半。即便听起来非常直观简单,也要提早规划,因为知识需要积累,选课进度与安排也有技巧要求,当然也攸关大学申请时,可否优先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专业。

1.2 其他各项技能的培养

优秀的美国大学需要的是能够全方位发展,视野宽阔,面向国际的优秀人才。以 UC 的作文为例,里面依次问到了领导能力 (leadership)、创意 (creativity)、才能 (talent)、解决问题能力 (problem solving skills) 和社会责任心 (social responsibility)。这些问题需有实际的活动经验来阐释,而参加学校社团、志工活动、夏令营、工作实习等都是获得经验的途径。这其实非常需要家长的配合,长期有计划地妥善安排孩子的课外时间;计划的越早,孩子就有更多时间参加不同性质的活动,得到全方面的锻炼。

(二)打造有意义的申请规划

2.1 发掘自身长处,适时取舍才艺学习

高中课业繁重,如果花很多时间在才艺上,不免适得其反。建议亲子多沟通,做出取舍,旨在利用兴趣提升自信,塑造性格,提高创作力或合作能力,它是大学申请的一部分,但绝非全部。当然,如果有机会发展为特殊才能,可以花更多心力去培养,很多大学针对竞赛获奖学生、艺术生、体育生有特殊的招生政策。

2.2 有计划、目的性地参与社会活动

每个人的时间有限,花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的时间要有意义。首先,做可以发挥个人特长的课外活动。有的学生喜欢教书,选择跟国际志工团队去支教;有的学生口才好,对政经学科感兴趣,从九年级就参加仿真联合国(MUN),参加了多次区域和国际会议。

其次,不只是去做,更要用心感受。我有不少学生都去参加了一个农村的小额贷款活动,有的学生只注意到农村生活的落后不便,认为只是去体验不同生活,但有的学生对micro-finance这种扶贫的概念和影响有了新的认识,还针对这项活动的弊端发表了很多不同建议。谁收获更多,不言而喻。

2.3 投其所好,崭露头角

有些家长和学生认为,为了申请大学而参加社团、公益活动,是很功利的行为。然而大学申请不是目的,不是终点,而是筛选人才的手段;如同找工作一样,哪个公司不想招有工作能力和经验的员工?同理,哪个大学不想要有能力,有想法,有社会抱负的学生?美国大学要求的各项能力,是众多教育者认为当今社会最需要的素质,想在大学申请中脱颖而出,社会活动不能少。

(三)大学申请的流程

如果说前面谈到的学习和课外活动是备战,那么十一年级(高二)下半学期开始,就要准备正式上战场了。切忌把大学申请拖到十二年级(高三),很多大学申请在11和12月结束,几个月的时间准备一份有力的申请材料真的很不容易。

3.1 何时备考

每年到这个时候,我最怕听到学生说“我10月、12月都会去参加SAT考试。”且不论很多学校11月底申请截止,若考试成绩不理想,想补救也太迟了。况且除了SAT,很多私立学校要求两项 SATII 科目考试,若是国际生还得考托福,加上兼顾入学作文和保持学校成绩,不难想像许多十二年级的学生在上半学年会忙到焦头烂额。SAT 考试每年都有,仿真试题唾手可得,备考越早越好,如果可以在十一年级甚至十年级将SAT考到一个理想的分数,大学申请季就会轻松很多。

3.2 何时开始写作文

大部分学校使用 Common Application 申请平台,除了一篇规定的共同题目,每间学校还有各自的作文 Writing Supplements 要求,篇幅1-3篇,字数不等。大多数教学顾问还会建议学生依录取的可能性来选择至少六所学校,这样算下来,每个学生要写的作文可能多达十几篇!因此作文书写的准备越早越好。

此外,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写作能力。大学作文的申请不是小说创作,需要灵感的同时还要克服写作倦怠。以UC今年八选四的作文项目为例,每题限350个字看似容易,却得在短短篇幅中抓住招生人员的视线,在在考验了同学写作素材的选择与写作技巧,初稿完成后还需要不同读者给予不同角度的建议,使文章更饱满,因此修改编辑会是一个重要且漫长的过程。

建议学生在申请平台开放注册前,参考各大学往年的作文题目,开始挑选写作素材。大部分学校的作文题目通常不太会变,就算更改,素材的搜集也不会浪费,可以利用在不同的题目上。

收藏 (26)
点赞 (31)
脸书分享
微信分享
这个人很懒,没有添加任何简介